最新公告
首 页 旅游服务 景点介绍 长城图库 最新动态 长城文化 走进长城 大事记 文明旅游
首页 > 八达岭长城总览:
     

    万里长城的修筑是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逐步完成的,从修筑伊始到最后完成,历时两千多年。在人类历史上,没有哪一项建筑能像长城一样跨越上下两千年,纵横十万里的广阔时空。
 


    著名长城学家罗哲文用优美的诗文这样描述万里长城的历史:
    “起春秋、历秦汉、及辽金、迄元明,上下两千多年。有多少将帅元戎、戍卒吏丞、百工黔首,费尽移山心力,修筑此伟大工程。坚强毅力、聪明智慧、血汗辛勤,为中华留下丰碑国宝。”
    几乎没有人不知道秦始皇修长城的故事,因为这是历史事实。
    尽管最初修长城的不是他,但作为千古一帝,秦始皇确实雄心勃勃地动用举国之力,在辽阔疆域的北方,修筑了一道绵延万里的长城。从那时起,长城作为秦始皇的一个标志,便深深地铭刻在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史册中。
    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从那时起就已经开始在民族性格中确立。无论斗转星移,无论地老天荒,“天之下,地之上,长城脚下是故乡”,就成为中华民族再也不能忘却的民谣,在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中永远地回荡……
 


    既然最初修长城的不是秦始皇,那么,八达岭最早的长城是什么时间修建的呢?
    在秦始皇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战争的频繁、激烈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军事筑城技术广泛发展起来。各诸侯国为了防御邻国的突然袭击,在边境修筑一些关、塞、亭、障等守备设施,后来进一步把关、塞、亭、障用城墙连接起来加以扩建,便出现了早期的军事防御工程——长城。在战国后期,匈奴、山戎等游牧部族势力日益强大,不断南下袭扰掠夺。秦、赵、燕三国修筑了规模巨大的边地长城,以防御游牧部族的袭扰。
    八达岭成为军事战略要地,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八达岭所在之地,是燕国北境,属于上谷郡所辖,上谷郡因建在山谷之上而得名。据《春秋左传》和《史记》记载,战国七雄之一的燕国,在八达岭一带曾修筑军事防御设施。
当时北方少数民族山戎的一支重要的部落,曾在军都山北麓的妫川盆地生活了三百多年。山戎不断越过关沟南下侵扰燕国,公元前663年山戎再次进攻燕国时,齐桓公曾亲自率军征伐山戎,解救燕国。
    燕昭王于公元前295年自造阳(今怀来大古城)至襄平(今辽宁辽阳县)修筑长城,以防御山戎部落侵袭,这就是八达岭地区修建最早的长城——燕长城。从造阳至辽东的燕长城,途径军都山脉。北京文物工作者考察发现,八达岭周边的西拨子、营城子一带,有自西向东北延绵数十里的燕长城残墙和墩台遗址分布。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吞并六国,结束了战国诸侯纷争的局面,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集权制国家的大业。为防御北方匈奴部族的侵扰,加强边境的防护,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和太子扶苏,指挥30万军队和数十万民夫,用九年时间,在秦、赵、燕三国边地长城的基础上,大规模地加以修建、连接和增筑,完成了军事防御工程的修筑,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秦代万里长城。

 
    居庸关闻名遐迩,那么“居庸”之名从何而来呢?
    传说秦始皇筑长城时,从南方迁徙数十万民夫、战俘和囚徒,安置在军都山妫川盆地居住,称为“庸徒居处”。春秋战国时期,居庸关是“天下九塞”之一。
    据汉代班固所著《汉书》记载:公元前128年,汉武帝将妫川置居庸县,治所在今延庆,设军都、居庸两关。
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关在居庸界,故关名也,南则绝谷,垒石为关址,崇墉峻壁,非轻功可举……其水历山南,迳军都界……”《水经注》所记载关址地形地貌和山水流势,与八达岭的地理环境相同,因此,有长城学者和考古专家认为汉置居庸关,关址应在八达岭。
    一千五百年前的北魏,在八达岭一带修筑长城。据《魏书-世祖本纪》记载,北魏拓跋氏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在国都平城(今大同)以北修筑长城,名叫“畿上塞围”,东起上谷军都山,西至黄河岸。北齐王朝天保六年(555年),又修筑长城,西起大同,经军都山东去,把长城延长到了海边。
    为什么说八达岭长城是万里长城的精华所在、长城建筑的杰出代表呢?
    明代,是长城修筑史上的鼎盛时期。历数各个朝代,明长城修筑时间最长,规模最大,质量最高,建筑也最为精美。东起辽宁虎山,经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全长近万里,所以人们称之为万里长城。而以八达岭为代表的地段,工程复杂,形制丰富,是中国万里长城的建筑典范。
 


    明王朝在长城沿线陈兵百万,从东到西把长城沿线划分为九个防区,这种防区称为“镇”,每镇都派总兵管辖镇守。北京地区隶属蓟镇。作为军事单位的八达岭是昌镇居庸关下属关城,雄踞在通往京畿咽喉要道的北口,是居庸关的前沿阵地。
    由于八达岭战略地位重要,是长城修筑的重点地段,明王朝先后经营八十多年,使八达岭长城成为一处城关相联、墩堡相望、重城护卫、烽燧预警的纵深军事防御体系。雄伟坚固的八达岭长城,最终形成北京北部东西走向的强大军事防线。
八达岭长城地处险要,城墙多建在高山深谷处,墙体用巨型花岗岩条石和青砖依山而筑,墙体高大坚固,城墙险要处有城台、墙台和敌楼构成。八达岭上,敌楼巍峨,气势宏伟,雄浑豪放,是万里长城建筑的极致和精华。
    八达岭是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见证者。
 


    第一位帝王秦始皇东临碣石之后,从八达岭取道大同,驾返咸阳,在八达岭仰天长叹;萧太后巡幸、元太祖入关都要经过八达岭;元顺帝夜走黑松林,泣别八达岭;明成祖五次北征蒙古,横扫塞北,八达岭上指点江山;康熙三征葛尔丹,八达岭内运筹帷幄,鞭指长城。
    至今在八达岭关城东门外还有慈禧西逃留下的“望京石”一景。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一行西逃,逃至八达岭,慈禧站在石头上回望京城,伫立良久,想到此去不知何日才能返京,悲凉之情油然而生,“望京石”从此而得名。
    历史在八达岭广阔时空里演绎,帝王将相在历史的光影中,或辉煌或暗淡地远去了。
 


    八达岭长城是一部千年厚重的史书,记载着历史的风云变幻;
    八达岭长城是一处华夏文明的断层,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基因。
 

 

 

  八达岭特区简介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八达岭长城管理处
地    址 :八达岭长城管理处
邮    编 :102112
传真电话 :010-69121268


      京公网安备11022902000026号



京ICP备18010426号





技术支持:顺荣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