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首 页 旅游服务 景点介绍 长城图库 最新动态 长城文化 走进长城 大事记 文明旅游
首页 > 长城文化 > 长城史话:
   
  长城画廊
  长城史话
  长城书法
  长城诗集
   
  八达岭长城景区导游图
  交通指南
  购票须知
  购物指南
  游客服务中心
  就餐指南
  常用电话
   
  长城博物馆
  球幕影院
  残长城
  古崖居
  水关长城
  岔道古城
   
  斯斯说创城第二期
  延庆乡亲文明十条
  斯斯说创城第一期
  文明出行
  核心价值观
  文明延庆
  行业规范和诚信经营
  防疫公益广告
  公勺公筷
  文明旅游
  文明健康有你有我
  安全距离,一米间踞
   
  八达岭长城简介
  八达岭荣誉室
  共青团接待站
 
戍边保疆的明长城

关闭本页       
  戍边保疆的明长城
  摘自《国家地理》
  长城是中国的一部史诗。尽管经岁月剥蚀,已成为永远的古迹,而它作为精神化了的文化基因,仍然存在于每个炎黄子孙的身上。
  马戛尔尼拜见乾隆帝时,也像中国人一样,“不到长城非好汉”,来到长城,目睹这一世界奇观。他把长城这一“无可比拟的建筑物”当成了中华帝国强大与英明的标志。
  佩雷菲特说,长城“更多是制止了出逃而不是制止了入侵。今天,从中国出来还是比进去更难。长城更多是一种精神状态,而不是一种军事防御物。”
  他犯了严重错误,至少长城是为了制止入侵,但他说得对,长城已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状态,而不再是地理分界线。
  长城,“中华魂”的另一种称呼。
  明代长城的修建及其雄伟的规模
  明朝推翻了元朝的统治,蒙古族退回漠北老家,但是它的实力仍比较强大,因而还不断侵扰明朝内地。加之,这一时期东北的女真族也逐步发展壮大,并南下威胁着政权的统治。为此,明政府为了保护政权的巩固,开始修复和兴建长城,企图阻挡蛮野民族于塞外。
  明朝初年,几次对蒙古族用兵,并取得了军事上的重大胜利,从而使边疆较为稳固。虽然如此,明朝也没有忽视对长城的修缮和加固工作。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就派大将军除达修筑居庸关等地边墙。后来,又多次召集内地民工和士兵合力修筑长城,使其加厚“上贮五月粮及柴薪药弩,墩旁开井,并外围墙与墩平,外望如一”,使人看起来伟岸而坚固。修缮的这段长城主要在今河北宣化以北迤西至山西大同以北的外边长城。
  这一时期,明政府还调动人力和物力在山西沿边建立烽火台,并且在关外各个隘口筑起要塞。经过几十年的修缮工作,明朝主要在魏齐长城的基础上,增建了许多烟墩、烽堆、屯堡、关城、濠堑等,从而使长城发展成为一道更为完备的防御体系。
  至明代中期,由于不断受到北方民族的侵扰,特别是“土木之变”,使明廷深刻地感到解决北方边境的安全问题刻不容缓,于是,修建了两条长城,一条从宁夏至陕北“由黄甫川西至定边营本二百余里,墩堡相望,根截套口;内复堑山堙谷,曰夹道,东抵偏头,西终宁固”。按黄甫川发源于内蒙古伊克昭盟的东部,以由陕西东北隅的黄甫注入黄河;定边营在今陕西北端的定边县、偏头即山西的偏关县,宁固则指当时宁夏的银川、固原二镇。这一条长城正是横亘于今陕西北部全境,达到黄河,并以夹道东连偏关,西接宁、固。
  另一条长城在今蒙古南山西北部至河北宣化,这段长城尽管史载“大边墙千余里,烽堆三百六十三所”,但是基本被毁坏,现在已不存在。
  明朝后期北方蓟东沿海一带也受到倭寇的搔扰,为了加强京师东北外围的防御。明政府先后在“渤海所南,山陵东、苏家门七十里平坦地”修建长城。苏家口在今河北昌平县东北八十里,这一段长城作为京师东北部的屏障。另外在今河北保定以北一带也曾修建长城。
  与此同时,明廷在西北地区也曾修建长城,这段长城由甘肃黄河两岸北面的芦圹营堡(今景泰境)起、向西经红水河堡、七门堡,至武威东南靖边堡附近古浪河口,并且与另一道长城会合,直到酒泉西北嘉峪关。
  明代长城横跨辽宁、河北、北京、山西、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八个省市自治区全长12700多里,前后施工达200多年。
  气势雄伟,颇为壮观。其城堡分作镇城、路城、卫城、关城和堡城。关城都设在高山峡谷之处,扼守要冲,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形势,最有名的如长城起点的嘉峪关,位于险峻挺拔的雁门山上的雁门关、坐落在形势险要的平型山上的平型关,以及山西、河北交界处长城最南的关口娘子关等。
  明代长城的城墙一般用整齐的条石砌成墙身的外层,内部填满泥土石块,非常坚固。平均高约7.8米,墙基平均宽6.5米,顶部宽5.8米。其烽火台也建得高大雄伟。总的来说明代长城不仅建筑上有所突破,而且在防御工程上也作了许多改进和发展。
  明代长城的建立,一方面反映其边境的不安全或不稳定;另一方面,也体现明代后期对民众的剥削和压迫。明长城的出现,在抵御少数民族入侵中原的同时,也人为他把中国的领土分割开来管理。构筑长城是维护边境安全极为消极的方式,它既封固了外族同汉族的交流,也影响了优秀的汉文化的传播。今天,万里长城作为名胜古迹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它是人民血汗的结晶,而不应是抵御外族人便有效方式的佐证。
  守卫长城抵御满蒙的“九边”重镇
  长城的建立,与此相比配的还有“九边”重镇,它加强了明朝在边境及长城的防守力量,对于边疆的稳定和安全也很重要。其中九个重镇是:
  辽东镇 总兵官设置在今辽宁北镇,后来又迁至今辽宁辽阳,管辖南起凤凰城,西至山海关,共长195O余里的辽东边墙。
  蓟镇 总兵官驻在三屯营(今河北迁西西北)。管辖东起山海关,西达居庸关的灰岭口,长1200多里的城段。蓟镇的边墙非常坚固,从蓟州到密云一带边墙有三重。沿边分东西中之路。其最重要的关隘,东路有山海关、石门寨、燕河营、建昌营;中路有太平寨、喜峰口松棚谷、马兰谷;西路有墙子岭、曹家寨、古北口、石塘岭等。
  宣府镇 总兵官治今河北宣化。管辖东起居庸关的四海冶,西达今山西、河北交界的西阳河,全长1O23里的城段。由于其地处北京的西北,形势颇为重要,所以边墙修得格外坚固。
  大同镇 位于山西大同。管辖西起鸦角山(在今山西偏关东北),东至镇口台(山西天镇东北),全长647里的城段。
  太原镇 治于山西太原。重镇西起山西保德黄河岸,经偏关,到老营堡,称为“极边”;又以老营堡转南而东、由宁武、雁门关,西达平型关,称为“次边”;又由平型关折而向南,经龙泉关、固并而达黄榆岭(今山西和顺东)止,共长1600多里的城段。
  延绥镇 初治绥德州(今陕西绥德),1471年移治榆林卫(今陕西榆林),此后通称榆林镇。管辖东起清水营(今陕西府谷北清水川畔),西达花马池(今宁夏盐池),全长1740里的城段。
  宁夏镇 管辖东起大盐池(今宁夏盐池境内),西达兰靖(今甘肃皋兰、靖远)以北,全长2000里的城段。其总兵官驻地位于甘肃宁夏卫(今宁夏银川)。
  陕西镇 位于今宁夏固原。管辖东起陕西靖边,与延绥镇边相连;西达今甘肃中部的皋兰,与甘肃镇边相接,绵延1000余里的城段。
  甘肃镇 管辖东起甘肃余城县(今甘肃兰州),北到镇番卫(今甘肃民勤),折而向西,直达嘉峪关,全长1600余里的城段。总兵官治今甘肃张掖。
  “九边”重镇是以确保明朝北部边疆的安全,但是事实上并非如此。明朝的灭亡正是满族突破北方防线,入主中原的结果。
  消失了的长城
  同明代长城同样具有戍边价值的还有辽东边城,它是辽东部指挥使为防止女真族的侵扰,而在沿边修建的,它大体上可分为三段:辽河边墙,据史载:“成化二十年(1484年),边将邓钰言,永乐时,筑边墙于辽河,内自广宁,东抵开元,七百余里。”广宁为今辽宁北镇,开元即今辽宁之开原。
  辽西边墙兴修于1442年,西接长城,以今绥中县铁场堡为起点,一路向东北延伸,经兴城、锦西、锦州,到义县北面,向东至北镇以北与辽河边墙相衔接。
  辽东边墙是在明军大败建州女真后,开始经营的,它由昌图、开原、铁岭、抚顺的东境南下,向东绕过新宾县西南的鸦鹘关,在本溪凤城与宽甸之间南下,直至鸭绿江边丹东市东北的九连城。
  辽东边墙到了明末清初时,努尔哈赤进据辽东地区,迁都沈阳,以沈阳为盛京后,改称辽东边墙为“盛京边墙”。据《大清一统志》记载:盛京边墙,“南起岫岩厅所辖凤凰城,北至开原,折而西至山海关,接边城,固一千九百五十余里,名为吉边;又自开原城威远堡而东,西吉林北界,至法特哈,长六百九十余里,插柳结绳,以定内外,谓之柳条边。”事实上,辽东边墙由于其驻军分散,主事不力,并未能充分发挥它防卫的作用。而它成为满族的“龙兴重地”之防卫圈。
  对于明政府的长城或边墙的设置,作一些分析,会发现它留给后世诸多教训,有形的壁垒是无法阻止强大的势力之冲击,一旦这种壁垒消失,那么这一正如也将很快遭受危机和武力威胁。边疆的安全和稳定,以及对外族的抵御,不是筑几座堡垒可以实现的。
转自长城文化网
关闭本页     
 
  八达岭特区简介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八达岭长城管理处
地    址 :八达岭长城管理处
邮    编 :102112
传真电话 :010-69121268


      京公网安备11022902000026号



京ICP备18010426号





技术支持:顺荣科技